【中粮视点】疫情冲击下的中美贸易现状与一阶段协议的落实状况
2020-05-11 天下粮仓(m.cofeed.com)
摘要:虽然中美通话表示一阶段协议尚在推动,但是从现有中国外贸数据来看,由于疫情,无论总量还是农产品,距离承诺从美国进口的金额差距较大。在未来国内需求仅是修复而非反转更强的基本面下,比疫情前预期基础上更大力度地增加进口并不现实。因疫情中美重修一阶段协议,或缓和进口增加幅度也较难实现。近期需密切注意美国的舆论动向,谨防关系突然转向恶化所带来的市场风险。
近期中美高层对话,公开的内容为“努力为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落实创造有利氛围和条件,推动取得积极成效。双方同意保持沟通协调”。同样作为协议的履行方,美国也延长了部分中国商品关税豁免的期限。官方内容更多提及的是努力实现协议内容,而非已经实现,这主要由于疫情的客观条件所影响。本文通过一阶段协议内容的回顾与现状的比对,来尝试分析未来一阶段协议的执行是否会因疫情产生重大偏差。
回顾当初中美的协议内容:协议文本包括序言、知识产权、技术转让、食品和农产品、金融服务、汇率和透明度、扩大贸易、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最终条款九个章节。同时,双方达成一致,美方将履行分阶段取消对华产品加征关税的相关承诺,实现加征关税由升到降的转变。其中对于货物贸易,中方将增加对美国乳品、牛肉、大豆、水产品、水果、饲料、宠物食品等农产品进口,今后两年平均进口规模为400亿美元;2020、2021两年从美货物与服务贸易进口金额要在2017年基数上增加不少于2000亿美元。对于贸易之外,中方承诺将扩大对外开放,在银行、证券、保险、电子支付等领域提供公平、有效、非歧视的市场准入待遇。美国则逐步减免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
现在距离一阶段协议签署已经度过4个月,我们来观察协议的履行进展状况。近期中国放开外资投资内地证券市场的额度,也并未更改开放外资对内金融企业股权投资的时间,在实现扩大对外开放上并未因疫情放慢脚步。而对于货物贸易,疫情冲击则更为明显。根据我国4月的外贸数据,虽然单月贸易出口同比增加3.48%、贸易顺差453亿美元,极大鼓舞了市场的信心,但是是否兑现了扩大从美进口的承诺,则成为了宏观层面的隐忧。
观察贸易细项数据,中国1-4月从美国进口金额,商品与服务贸易合计为366.92亿美元。而2017年我国从美国1539亿美元,则根据近两年我国需多进口2000亿美元的协议,粗略平均我国今年需从美国购买约2500亿美元左右的商品与服务。根据历史统计,1-4月的进口金额接近线性均值,即占全年总进口金额的1/3。由于疫情的冲击,我国比按协议预期的进口金额缺口466亿。假如把缺口转移至2021年,未来8个月我国也需从美国再进口1667亿美元的商品与服务。
图1 从美国进口金额月度占比
数据来源:中粮期货研究院、wind
图2 1-4月从美国进口金额
数据来源:中粮期货研究院、wind
中国承诺每年从美进口400亿美元,观察现阶段从美进口的农产品,过去中国从美进口年度过亿美元的大项主要为肉类与大豆,其余多项金额未能过亿,其中大豆是绝对的权重项。海关总署公布的2、3月数据显示,肉类进口金额确实相较2017及2019年大幅增加,3月累计进口就接近6亿美元。但是大豆的进口幅度不尽人意,比2017年3月仍少36亿美元。如果加总农产品,1-3月从美进口共计47.3亿美元,距离400亿的年度进口还差350亿与9个月的时间(4月细项还未公布)。
图3 从美国进口肉类金额
数据来源:中粮期货研究院、wind
图4 从美国进口大豆金额
数据来源:中粮期货研究院、wind
从上述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由于疫情,我国在货物贸易领域上并未实现扩大进口美国的商品与服务,并且无论总项金额还是农产品金额,缺口较大。疫情后的经济修复,也只是需求从疫情冲击下的极度萎缩向弱常态的回归。如果要实现进口目标,则需比疫情前预期增加的更大。供需严重错配的基本面下,常规达成扩大进口的目标希望不大,这可能让近期的中美关系出现再度恶化的风险。如果中美成功协商因疫情的意外冲击而缩减进口金额承诺,则皆大欢喜,未来风险偏好在经济确定性强修复与高流动性支撑合力下持续上行;如果美国以此为借口再度施压,则中短期宏观面又将面临中美关系恶化的冲击风险。美国具备将内部抗疫不力的压力转移向外的动机,并且兼备打压中国经济促使制造业外流或回流美国的额外效果。因此笔者认为未来中国通过进口大幅加码完成目标希望不大,且中美就疫情冲击重新修订一阶段协议的预期也渺茫。短期需要密切注意美国的舆论动向,谨防关系突然转向恶化所带来的市场风险。
(文章来源:中粮期货研究中心 文章作者:范永嘉)
关键字: 中美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