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饲料资讯门户
Tel:010-806976162020-12-24 天下粮仓(m.cofeed.com)
12月22日,大商所正式引入境外交易者参与棕榈油期货交易。作为国内已上市农产品期货中的首个特定品种,棕榈油期货国际化吸引了各方关注。在当日的业务启动活动上,大连市副市长靳国卫,中国植物油行业协会副会长陈刚,大商所党委书记、理事长冉华先后致辞,靳国卫与冉华共同为引入境外交易者参与棕榈油期货交易鸣锣开市。 当日业务启动活动采用“现场+云直播”方式进行。中国证监会期货部副主任严绍明宣读了《关于同意将棕榈油期货确定为境内特定品种的批复》,大商所总经理席志勇主持了活动。当日在广州参加第15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的嘉宾通过视频观摩了此次启动活动。
首日19家境外客户交易
近期各期货公司主动拓展海外产业客户和投资机构,力争在新的市场机遇面前获得先机。截至12月22日,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62家境外经纪机构通过38家期货公司在大商所完成了93组委托业务备案。在首日交易中,共有来自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19家境外法人客户参与了棕榈油期货国际化首日交易。
境内外基础雄厚,引入境外交易者水到渠成
2007年上市的棕榈油期货经过10余年稳健运行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棕榈油期货市场,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作为我国期货市场第7个、大商所第2个境内特定品种,此次棕榈油期货顺利引入境外交易者、获得各方关注绝非偶然。
实际上,即使在引入境外交易者之前,棕榈油期货已然“国际范”十足。除中粮、九三、合益荣等国内油脂企业深度参与之外,以嘉吉、路易达孚、春金集团为代表的国际龙头企业也早已通过境内分支机构开展了棕榈油期货交易。在这些国际油脂巨头看来,期货套保和基差点价模式已融入企业日常经营与发展的DNA。据统计,当前利用棕榈油期货套保的棕榈油企业进口量占我国进口总量的半数以上,无论在境内还是境外都具备了良好产业基础。
“在油脂产业中,从上游油企、中游贸易商到下游饲料厂的全产业链企业均可以熟练运用期货工具,以基差贸易、套期保值等方式进行风险管理。”海通期货国际与金融拓展部负责人卢丹说,良好的境内外产业背景为日后越来越多的境外产业客户参与棕榈油期货市场奠定基础,国内油脂产业链期现结合的风险管理方式也将推动境外产业参与其中。
除了产业基础雄厚外,现阶段境内外产业客户面临的价格风险加剧,提升了境外企业避险需求。新湖期货国际业务部总经理胡伟喆介绍,10月中旬以来受疫情防控、天气变化和境外减产等多方影响,棕榈油市场价格震荡上行。但随着马来西亚等境外国家疫情好转,棕榈油产量和库存或将有所恢复。短期看,境外生产加工和贸易企业面临着国际棕榈油价格见顶回落的风险。22日棕榈油2105合约报收6572元/吨,跌幅3.1%,也印证了这一判断。棕榈油期货国际化恰逢其时,为境外客户提供了新的避险方式,企业可以做空远月套保锁定当前高利润,对冲后期价格回落的冲击。
各方“摩拳擦掌”,国际化前景广阔
12月21日CBOT大豆期价指数攀升至1200美分/蒲式耳上方,至1225.75美分/蒲式耳,创六年来新高,同期豆油、豆粕期价指数同步上涨。而棕榈油主力合约价格曾在11月19日,创下六年来新高。今年国内压榨行业的普遍利润率,更是创下10年来最高水平。
目前,大豆、棕榈油市场等油脂油料市场正进入关键阶段。面对全球包括大豆、棕榈油在内的油脂产品,进入阶段性供应紧张和产量下滑周期。具体看来,美国农业部(USDA)已经连续两个月下调当季大豆结转库存,大豆平衡表略显紧张已成定局。一方面,美国国内压榨利润不断恢复,油厂开机率高企,历史单月压榨量记录不断被打破,USDA不断上调全年压榨量预测目标;另一方面,美豆出口数据不断调高。
USDA周度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12月10日当周,本年度美豆累计销售5383万吨,远远高于过去5年平均值为3513万吨。,除了美豆供需开始趋于紧平衡之外,巴西和阿根廷这两个大豆供给来源地的大豆供给也开始呈现趋紧势头。
巴西大豆出口量持续处于极高水平,导致其2020/2021年度库存仅有2070万吨,库销比仅为16%;阿根廷方面,2020/2021年度阿根廷产量保持稳定,但大豆出口税上调,出口预估同比下降,新豆上市前可供出口头寸有限。
马来西亚:计划推出东马来西亚毛棕榈油期货合约
马来西亚衍生产品交易所主席拿督欧麦尔表示,疫情造成棕榈油进口国的需求和消费放缓,但随着中国、印度、欧盟等传统市场需求回振,马来西亚棕榈油的出口有望增长。
欧麦尔表示,大商所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棕榈油期货交易市场。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化对其进一步提升服务全球产业链的能力来讲十分重要。这将为全球参与者提供机会,使他们在进行各自棕榈油交易活动时能利用马来西亚衍生产品交易所的毛棕榈油期货及大商所的棕榈油期货来满足对冲需求。
欧麦尔指出,对马来西亚棕榈油产业来说,疫情造成棕榈油进口国的需求和消费放缓。据马来西亚棕榈油理事会统计,2020年马来西亚毛棕榈油产量将从2019年的1990万吨降至1970万吨,降幅为1%。预计2020年年末库存为190万吨,较去年的200万吨有所下降。尽管这一年充满挑战,但随着中国、印度、欧盟等传统市场需求回振,马来西亚的出口有望增长。
欧麦尔说,马来西亚衍生产品交易所将继续致力于提升、发展和拓展产品,以满足行业日益增长的需求,并提供可靠的对冲工具来应对价格波动。今年1月,马来西亚衍生产品交易所推出了以美元计价的精炼棕榈油期权(OPOL),这是棕榈油组合产品中的新类别,为用户提供了更多具有不同风险报酬系数的风险管理工具。
据介绍,马来西亚衍生产品交易所正计划推出新的东马来西亚毛棕榈油期货合约。它与现有的毛棕榈油期货合约基本相同,除了交割地点改为马来西亚东部的沙巴州和砂拉越州。新产品旨在为马来西亚东部的棕榈油公司提供对冲现货头寸的渠道。
大商所对棕榈油期货的相关解读
一、 大商所为何选择棕榈油期货作为首个农产品境内特定品种?
首先,棕榈油是全球产量最大、国际贸易量最大的植物油品种,也是一个需求端在国内,供给端则全部依赖进口的特殊品种。我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棕榈油进口国和第三大消费国。因此,棕榈油期货天然具有国际化基因,有着得天独厚的国际化优势。
其次,棕榈油期货2007年在大商所上市,上市十余年来,运行稳健,市场规模稳步提升,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棕榈油期货市场。今年上半年,大商所棕榈油期货成交量在全球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中排名第二位,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
此外,经过多年发展,棕榈油期货已具备较雄厚的产业基础,功能发挥较好。目前利用棕榈油期货套保的棕榈油企业进口量占我国进口量的85%以上。我国大型油脂企业以及在华跨国粮油企业均较为充分地利用棕榈油期货品种开展套期保值交易,棕榈油期货已经成为这些企业风险管理不可或缺的工具;棕榈油期现货价格相关系数达0.99,国内70%的棕榈油现货贸易采用大商所棕榈油期货价格进行基差定价,棕榈油期货已经成为国内现货贸易的定价基准,并深刻影响国际市场定价。
二、在当前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引入境外交易者参与境内棕榈油期货交易,对实体经济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
棕榈油作为我国全进口商品,在当前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基于国内需求优势,引入境外交易者,将打通其生产、加工、消费环节,境内棕榈油期货市场较好的流动性,能更好满足境内外棕榈油生产、加工和贸易企业的避险需求,形成完整的产业风险管理链条,这无疑将进一步带动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和畅通,这既是契合产业本身特点和诉求的“必要之举”,又是主动立足国内大循环、促进“双循环”的“顺势之策”,也将助力“一带一路”产业合作行稳致远。
三、引入境外交易者参与境内棕榈油期货交易对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又具有怎样的意义?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深刻调整,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表示,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机构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提升重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力,更好服务和引领实体经济发展。
如今,期货市场的重要性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此时引入境外交易者参与境内棕榈油期货交易,吸引国际棕榈油加工、贸易等境外企业参与进来,能够促进境内外、期现货棕榈油市场深度融合,同时有助于提高棕榈油期货市场运行效率和流动性,优化市场结构,进一步提高市场运行和发展质量,有利于境内棕榈油期货国际定价能力提升,也将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四、在国际化路径上,棕榈油期货与其他境内特定品种有哪些相似之处?
大商所引入境外交易者参与棕榈油期货在交易、结算、风险控制方面均采用其他境内特定品种的现行方式。
在境外参与者管理方面,将按照实名制、交易编码一户一码管理。同时,境外交易者参与棕榈油期货交易应满足特定品种交易者适当性的相关要求。
交易方面,境外交易者可以通过境内期货公司或境外经纪机构转委托境内期货公司方式参与;结算制度上,仍是以人民币计价,美元可以作为保证金。在风控管理上,境内、境外客户采用统一监管标准,持仓、限额、保证金等均保持一致。
五、棕榈油期货国际化方案设计上有哪些特别的考虑和安排?
相较于其他境内特定品种,棕榈油期货在交割制度上,增加了不能接收或者开具增值税发票的单位客户不得交割的相关规定。这主要考虑如单位客户不能开具或者接收增值税发票,将导致增值税抵扣链条断裂,增加对手方交割成本。为有效保护交易者权益,维护市场公平、公正,故在引入境外交易者参与棕榈油期货的有关规则中增加了此项规定。
针对违反上述规定的单位客户,规则要求,不能接收或者开具增值税发票的棕榈油期货合约单位客户的持仓,在一次性交割流程下被配对的,交易所在交收日闭市后对其处以按交割结算价计算合约价值20%的罚款,该款项支付给对方。若配对双方均为不得交割的客户,交易所对双方分别处以按交割结算价计算合约价值20%的罚款,不再支付给对方。
此外,交割规则对个人客户交割月份持仓的处理方式没有变化,即自交割月份第一个交易日起,交易所对个人客户交割月份合约的持仓予以强行平仓。最后交易日收市后,个人客户交割月份合约的持仓仍未能平仓的,首先由会员代为履约,会员仍未能履约的,按交割违约处理。
嘉宾演讲实录部分:
棕榈油期货完全符合产业特点,对外开放是我国与全球经济开放同享的新体现。
中国植物油行业协会副会长 陈刚
棕榈油是全球产量和贸易量最大的植物油品种,主产地在亚洲,主要消费地分布在亚洲、欧洲和美洲,产业链跨越多个“一带一路”国家,是全球分工共享的缩影。中国是世界第二大棕榈油进口国和第三大消费国,全球贸易地位举足轻重。
经过十余年的稳健发展,大商所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棕榈油期货市场,棕榈油期货已成为产业不可或缺的风险管理工具。目前利用棕榈油期货套保的棕榈油企业进口量占我国进口总量的半数以上。国有、民营和外资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运用棕榈油期货对冲价格风险,稳定经营,取得了良好成效。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和行业变迁,油脂油料逐渐成为我国开放度最高、竞争最激烈、境内外市场联动性最强的产业之一,期货市场对外开放需求日益强烈。棕榈油期货成为我国首个对外开放的油脂油料品种,是产业风险管理需求和期货市场供给动态均衡的新成果。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国粮油安全面临考验。希望大商所继续发挥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助力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期待大商所不断创新品种工具,继续扩大开放,助力全球贸易体系出现更多中国价格、中国声音和中国标准。
随着全球贸易链竞争的升级,供应链层面上的竞争也在加剧。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之下,“供应链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逻辑。
大商所成功引入境外交易者参与棕榈油期货交易,是立足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的实际行动。
大商所党委书记、理事长冉华
2007年,大商所上市棕榈油期货,这是我国首个全进口商品期货品种。13年来,棕榈油期货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兼顾贸易、加工等多方市场需求,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棕榈油期货市场。今年前11个月,大商所棕榈油期货成交近2.9亿手,日均持仓52万手,较去年同期均显著增长。目前,棕榈油现货贸易积极采用大商所价格进行基差交易,我国大型油脂企业、在华跨国粮油企业均利用棕榈油期货开展风险管理。
2018年,铁矿石期货作为首个已上市品种率先向境外投资者开放。两年多来,大商所脚踏实地,大胆探索,积极推进市场国际化建设步伐。在期货市场国际化的探索上,大商所将扎实细致的做好相关落地实施工作,不断提升市场运行质量和效率,为全球产业企业提供公开透明的价格发现平台,为全球商品贸易提供有序规范的风险管理渠道,在面向世界、扩大开放的道路上不断开拓进取,创新突破。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面对开放合作的历史潮流,大商所将紧紧围绕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坚持服务面向实体经济,创新紧跟国际步伐,加快建设期货现货结合、场内场外协同、境内境外连通的国际一流衍生品交易所,为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要特别关注供应链安全。
东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付鹏
疫情以来,全球的总需求曲线有以下特征:
第一,疫情应对跟当年2008年金融危机的应对有本质上的区别,中国没有搞加杠杆、大水漫灌,不会再看到2008、2009年之后大规模加杠杆推动总需求外扩的情况。
第二,大量的海外订单向中国转移。中国的疫情可控和西方疫情的失控最后导致的一个结果是,西方总需求全面向中国转移,“中国承担了自己总需求的恢复加上海外总需求的转移部分,也就是全世界的蛋糕并没有变大,但中国切的蛋糕更大了”,造成了中国创纪录的贸易顺差。
对创纪录的贸易顺差,短期看是好的,有可能在其他的超越经济层面上会形成对中国最巨大的压力”,更重要的是,会对供应链造成影响。
中国的大量供应链对外是敞口的。在需求曲线外扩、供应链内收的情况下,可能会看到一个结果,就是假如海外没有进一步的财政刺激,外部的总需求曲线回归,中国保持自己的需求曲线稳定,但是价格仍然会更偏多的,而这种影响60%-70%将会表现在供应端。
供应链的特征是,上游供应链竞争越是激烈的,价格比重越低;上游供应链越是寡头垄断的,价格越高。”付鹏以原油为例,指出上游的竞争充分,即便是供应上收紧,价格的重心仍然偏低。而上游产业链变得更加集中时,供应的扰动对价格的幅度影响就会巨大无比。“在大宗商品世界里,由供应造成全世界巨大冲击的,就是石油美元体系建立以前的中东,导致了当时最主要的全球生产环节美国出现了严重的滞胀。这对当下的中国有参考意义。
外部环境恶化和国内需求下行压力让国内链供应面临更多不确定性挑战
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史永革
一是经济贸易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影响,致使全球经济情况衰退加剧,全球贸易保护的情况也进一步加剧,已经造成了投资壁垒的增多,信任危机面临着挑战,特别是现在的贸易合作方式、合作的信任程度严重缺失。短期看,疫情严重的国家,由于企业停摆和社会距离疏远,经济遭遇衰退,按照经济理论,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将终结弱势企业。
二是疫情让全球粮食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统计数据显示,现在全球有2.6亿多人口遇到粮食危机,粮食安全性、重要性引起了全国各国的关注。也就是说疫情让全球粮食安全面临更多挑战,从经济、人口、城镇化进程等方面来评估,都有很多的问题,因为中国经济和农业经济经过40年的发展,目前口粮需求能够保证,且需求峰值已过,但饲料粮需求峰值还尚未到来,中国粮食需求在未来十年内仍然会继续增加,若以目前的供需形势来看,谷物和粮油供需缺口仍然是长期存在的。结合目前的农业政策,我国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还面临着耕地不足、种植收益不足、规模化程度不够等问题,在经济发展转向内外双循环背景下,需要系统地进行研究和规划,做到未雨绸缪。
三是全球供应链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从国际物流方面看,一季度出现巴西装港工人罢工,对整体产业有一定影响。国内压榨企业来看,一是终端肉类需求恢复较慢,餐饮、食堂等消费下滑,导致猪肉、禽肉的价格明显下滑,禽类养殖利润已经转亏,对于下游养殖持续性恢复带来了阻力;二是带来结构性和节奏性消费变化。2020年年后复工以来,因春节假期被迫延长,年前饲料厂备货量偏低,年后出现了短缺,加之物流、工人等原因的限制,出现了饲料厂补库情况;后期随着加工量的逐步恢复以及物流的解封,最终端的养殖厂又开启了一轮饲料补库存,使得疫情冲击下短期表现需求较旺;但随着油厂开机的逐步恢复,饲料厂又回归真实需求。
此外,外部环境复杂,美国执政党更迭带来更多政策不确定性,压榨产能继续增加、过剩问题更加凸显等问题仍旧困扰大豆压榨行业的发展。
展望未来,中国大豆压榨产业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方面有以下选择:一是要走全产业链竞争之路;二是走相关多元化构成护城河之路;三是走控制增量提高质量的发展之路;四是走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创新之路;五是走产业营销创新和品牌之路;六是拥抱数字时代,走数字化转型之路;七是走人才支撑发展之路;八是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之路。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进入一个高质量发展新时期,压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要共同携手,能够抓住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机遇,应对新挑战,构建产业链生态圈,生态体系内互为上下游、互为产业链、互为商业链、互为服务链,促进产业链、商业链、服务链三链协同,形成产业链内部的良性循环,通过依靠国内庞大的市场,国际雄厚的资源优势推动中国压榨产业真正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构建中国大豆产业新的发展微笑曲线。
未来饲料行业仍有增长潜力,企业要在深耕行业上下功夫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农业产业基金董事长李维峰
近十年全球饲料的总量每年都在增加,人均肉类的消费量直接决定未来饲料行业的增长空间。从总的肉类消费来看,中国人均的肉类消费大概在59公斤左右,只有美国的50%,从这个角度来看,肉类消费还有非常大的刚性。
对于未来饲料行业的走势,到2023年,国内饲料规模有望达到近3亿吨,饲料行业会保持3%-5%的年增长率,头部企业集中度可能会越来越高。
具体来讲,首先,产能会更加集中,十万吨销量以上的饲料企业的占比逐年提升,饲料企业数量大幅度下降,未来还会持续下降,饲料行业未来还是会往集团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其次,饲料结构会发生很大变化,水产饲料缓慢增长,反刍料市场的潜力会很大,猪料未来增长量会很大,我们认为国内猪料的销量应该有翻番的潜力,禽料相对会比较饱和。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研究饲料、研究养殖是到了该研究品牌肉、研究消费的时代。通过分析泰国正大、丹麦皇冠等国际上的一些农牧业的巨头的发展,有三点启示:第一,行业的规模化不可能消除行业的周期性,向下游的延伸是大势所趋,不能简单地把饲料、养殖和终端的食品看成是三个行业;第二,做农业有时候要看天吃饭,行情、政策、消费习惯对行业的影响非常大,发展模式要因地制宜;第三,纵观农牧业巨头的发展,除了内生的增长,在对外的发展方面都延续了并购,通过并购两条腿走路,让企业的发展能够更快一些。
新希望的战略布局要做强饲料,做大养猪,做精白羽肉禽,做优食品,做深海外。
做农业一定要保持长期主义,这一轮养猪,很多其他行业的资本和投资者进场,随着猪价的下行,有些企业可能会中途离场,不排除会半价抛售猪场,有眼光的企业家不妨多备点现金。
近十年全球饲料的总量每年都在增加,人均肉类的消费量直接决定未来饲料行业的增长空间。从总的肉类消费来看,中国人均的肉类消费大概在59公斤左右,只有美国的50%,从这个角度来看,肉类消费还有非常大的刚性。
对于未来饲料行业的走势,到2023年,国内饲料规模有望达到近3亿吨,饲料行业会保持3%-5%的年增长率,头部企业集中度可能会越来越高。
具体来讲,首先,产能会更加集中,十万吨销量以上的饲料企业的占比逐年提升,饲料企业数量大幅度下降,未来还会持续下降,饲料行业未来还是会往集团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其次,饲料结构会发生很大变化,水产饲料缓慢增长,反刍料市场的潜力会很大,猪料未来增长量会很大,我们认为国内猪料的销量应该有翻番的潜力,禽料相对会比较饱和。
油脂油料产业需要多角度多模式,利用期货等衍生品市场管理价格、经营等市场风险
路易达孚北亚区油脂油料交易总经理 刘炯
当前,我国油脂油料行业企业已经全方位参与期市等风险管理市场。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大商所棕榈油期货成交近2.9亿手,日均持仓52万手,较去年同期均显著增长。
中国从2000年开始进口大豆,当前年进口量高达1亿吨以上,大量企业在此过程中面临运输、价格等市场风险,企业迫切需要锁定利润,平衡风险。
经过数十年发展,中国油脂压榨行业年均复合增长率在3-4%,大多数企业位于沿海城市,企业原料以大豆为主,副产品则为豆油和豆粕,企业的利润也主要来源于压榨环节的控制风险。如果价格风险控制不好,进口大豆成本提升或者下游豆粕、豆油市场价格下跌,都可能对企业压榨利润构成严重影响。所以,油脂油料企业需要利用期货等衍生品市场进行风险管理。
当前我国油脂油料产业基差交易已经成为主流,上游油脂压榨企业一般向下游贸易商、饲料企业报每天的基差,下游企业依据自身采购需求选择接受或者不接受。油厂以此来锁定压榨利润和采购风险,下游需求企业则利用基差交易来锁定采购成本,同时进一步核定销售价格等。
国内油脂压榨企业在采购进口大豆后,如果预期进口大豆贴水有下降风险,可以卖出盘面压榨利润进行套保,锁定现货压榨利润。”刘炯说道,以巴西进口大豆为例,如果企业在11月1日买入175美分/蒲式耳的大豆贴水,同时卖出相同数量的盘面压榨利润94美元/吨;而到了11月30日,随着价格的回落,该笔大豆贴水价格跌至135美分/蒲式耳,盘面压榨利润则下跌至84元/吨。整体上来看,虽然巴西大豆贴水的下跌使油厂损失9美元/吨,但是由于该油厂做空了盘面压榨利润,获得了盘面压榨利润下降带来的10美元/吨的利润。该套期保值方案使得现货压榨利润改善了大约10-9=1美元/吨。
企业也可以选择另一种风险管理方案。如果国内企业采购南美大豆后,如果预期大豆贴水有下降风险,除了卖出盘面压榨利润,也可以选择买入CBOT大豆期货来对冲大豆贴水价格下降的风险。
对油厂来说,如果预期未来豆粕基差价格有下降风险,可以通过卖出大商所豆粕合约月间价差,来对冲豆粕基差下降带来的销售利润损失。”刘炯介绍道。例如,2020年3月2日,华南豆粕基差为-70元/吨,为对冲基差下降风险,某油厂以-42元/吨的价格卖出DCE豆粕七月-九月合约价差。其后,豆粕基差与 DCE 豆粕七九价差同时下跌至-165元/吨和-173元/吨。所以,虽然豆粕基差的下跌使油厂损失95元/吨,但是由于该油厂做空了DCE 豆粕七月-九月价差,获得了七九价差下降带来的131元/吨的利润。该套期保值方案使豆粕基差销售利润改善了131-95=36元/吨。
对于企业利用衍生品管理风险来说,利用衍生品市场进行风险管理只是一个理念,企业并不能完全消灭掉市场风险,企业在进行套期保值的时候也需要随时根据市场最新形式变化来调整套期保值策略。(文章来源:扑克财经)
关键字: 棕榈油期货